北航新闻网10月24日电(航宣)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北航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学习领悟全会精神,交流学习体会。大家一致表示,“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领航掌舵,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出新的历史伟业。面向新征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加速前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接续奋斗,再创辉煌。
校党委书记 赵长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回顾“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关键。
北航身处我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要进一步深刻把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赋予学校的使命责任,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产生的深远影响,把握国家社会急需对学科专业调整的迫切需要,紧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战略任务,科学谋划“十五五”,统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形成引领和支撑未来发展的能力。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多样性、多学科特征优势,围绕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工作,加强基础、新兴、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巩固空天信学科特色优势、积极布局前沿交叉,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服务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建设,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在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过程中,应遵循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党建业务融合等各项规律,辩证把握好战略和战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发展和安全等关系,使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相互支撑协同,推动关键指标牵引下的办学能力系统跃升,实现一流大学建设总体最优,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新贡献!
校长 王云鹏:“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在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作出总动员、总部署,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磅礴动能、产生深远影响。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为未来五年发展擘画蓝图,更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立足新征程新使命,北航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以教育筑牢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根基,以科技强劲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动力,以人才夯实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保障,牢牢把握三者融合互促的内在逻辑,走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之路。坚持对标对表贯彻落实,完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实施贯通式、项目制、实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改革。强化有组织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研“四大”模式,提升体系化创新能力,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组织谋划承担重大项目,提升高能级平台建设效能。健全有活力的人才工作体系,加快构建人才雁阵格局,提升“引-育-用-考”全过程效能,实现分层分类精准引育、卓越导向精细用才。坚持以全会精神为引领,高标准编制学校“十五五”规划,把握好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活力与秩序等辩证统一关系,锚定2030年稳居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35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目标,不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北航力量!
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蒋崇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科技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这为高校锚定“十五五”科研方向、服务国家现代化大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北航的全体科研人员都深受鼓舞,更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十五五”期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通过“强基、拓域、引领、融智、增能”推进有组织科研:强化基础前沿攻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坚持重大需求牵引,提升服务面向水平;加强正向设计谋划,提升成果转化能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提升交叉创新能力;深化全链条融合,提升科研组织能力。我们将锚定“科研立功”的核心目标,为学校稳居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筑牢压舱石,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贡献北航力量。
计划财务部部长 吴瑞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水平要大幅提高。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始终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围绕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主动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加快优化调整学科专业、更新升级学科专业内涵、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更好地融合起来,为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催生新质生产力贡献北航力量。
人工智能研究院党委书记 金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确定了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方向,也强调了“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将加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今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人工智能学院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工作,要通过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聚焦人工智能科技关键问题,攻关人工智能关键理论和核心技术,承担重大项目、打造国之重器,推动产教融合,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宇航学院院长 王伟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站在四中全会擘画航天强国蓝图的新起点,学院将紧紧围绕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宇航学院”这一目标,扎实做好“十四五”收官总结,细致谋划“十五五”发展布局,推动学科交叉创新,努力突破航天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筑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以系统思维深化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为国防事业输送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航天强国建设筑牢一流人才根基。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王铭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发展要求,这为我们高校青年教师指明了奋进方向。“十五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北航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把这一战略指引切实融入教学科研:在课堂上,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创新人才;在科研中,勇闯关键核心技术“无人区”,力争将更多创新成果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贡献北航人的智慧与力量。
法学院副教授 李游: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我国“十五五”时期擘画发展蓝图。作为一名法学教师,我深刻认识到,依法治国是续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重要基石。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制度根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将继续立足本职,为培养德法兼修卓越法治人才贡献力量,助力国家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徐宏潇: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会议还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为续写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张超: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我深受教育和鼓舞。全会高瞻远瞩,突出强调“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为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公报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列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充分体现了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要求。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将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之中,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青年,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激励他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2024级本科生 徐嘉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一名具身智能机器人项目制学生,我深刻体会到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更加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念。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紧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充分用好项目制这一高水平育人平台,在实践中淬炼质疑力、协调力、创新与工程实践力以及全球胜任力。我将立足科研实践,瞄准具身智能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与科研水平,让青春奋斗与强国梦想同频共振,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北航青年的智慧与力量。
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通用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 王凯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锚定“十五五”,绘就发展新蓝图,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定力与前行力量。回首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未来我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深耕数理基础,积极参与中法联合科研项目,把课堂所学与国家新型工业化需求结合,攻克技术难题,让青春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 姜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召开的重要会议,明确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支撑。在世界格局加速演变的时代,我们应把握历史机遇,勇担创新使命。今后,我将立足专业学习,增强科研能力,在芯片设计与制造等关键领域不断探索、持续精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生 谌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新的征程即将开启。全会多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让人倍感振奋。航空航天事业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作为航空学院的研究生,我们肩负空天报国使命,身处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我将以全会精神为行动指引,立足智能空天技术研究,坚持自信自立自强,以过硬的本领和创新的思维,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实现自身价值。让青春汗水浇灌航空强国之梦,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2023级硕士生 张广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生逢伟大时代,更感责任重大,我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空天报国的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积极投身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核心技术研究攻关,努力将个人发展融入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为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2024级硕士生 孙一彤: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总结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谋划了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会议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青年学子指明了奋进方向。作为一名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科研初心,聚焦智能感知、可信智能与人机协同治理等方向,坚持自主创新、扎根实际应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创新融入国家急需领域中,用智能服务人民,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生 张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全会提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是国家工业现代化和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志。作为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博士生,我深切体会到航空发动机自主创新研制的紧迫性。科研之路贵在坚守、重在实干,我将以青年之志、科研之力,在探索中不断积累创新成果,厚植航空情怀,锻造报国本领,在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宇航学院2023级博士生 郭雪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到要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作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名博士研究生,我为自己有幸参与到航天事业感到自豪。每当看到火箭冲破云霄,我都深深明白,这背后是党和人民在托举和激励着我们。我愿做那微小却坚定的螺丝钉,将青春热血镌刻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每一寸金属上,在中国航天的壮丽征程中留下奋斗的足迹!
(审核:李建伟)
编辑: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