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桂梅教授做客“阅读马拉松”领读《“三八节”有感》

3月8日上午,第二届“阅读马拉松”互联网阅读行动之第四期线下沙龙在新太阳学生中心204室举行,亚洲成人在线一二三四五六区中国语言文学系贺桂梅教授担任“领读导师”,带领阅读生们超越历史,共读丁玲著作《“三八节”有感》。

贺桂梅解读《“三八”节有感》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新能力”主题教育活动的创新展现形式,“阅读马拉松”互联网读书计划于2017年11月初上线,一经推出便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网教办与图书馆整合资源、打通渠道,在校友企业北京云舒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下,采取“线上讨论+线下沙龙”的阅读方式,利用互联网打造立体式阅读模式,以达到学生独立自主且怀着兴趣阅读的效果。

沙龙伊始,贺桂梅从《“三八节”有感》的作者丁玲入手,对她女性主义思想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类与解读,将丁玲的创作分别归纳为“五四-左联”时期、延安时期、新中国时期与新时期。她认为,从早期作品《在黑暗中》到中期作品《“三八节”有感》,再到后期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在思想上完成了从激进女性主义到革命女性主义的转变,从追求个人独立转变为将女性主义与革命斗争结合起来。通过贺桂梅的解读,同学们对丁玲及其作品建立起立体的认知。

活动现场

讲座的后半部分,贺桂梅的讲述语言精湛、逻辑严密。在解读作品内容时,她将作品中体现的种种问题与当今社会现状紧密相连,认为其中有关女性主义的原点问题至今仍有现实意义。首先,贺桂梅认为在主流社会中女性观念存在滞后性,提出在展开社会平权运动的同时,还需要在观念上进行改革与批判。其次,她探讨了家庭内部的女性不平等问题,认为职业女性拥有双重劳动身份,这需要从社会制度上为女性提供帮助与保护。最后是女性的自我解放意识问题,她指出女性需要破除自我贬低和寻求“被保护”的弱者意识,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通过将作品与现实相联系,贺桂梅提出将自己看作一个独立而强大的人是女性主义最根本的意义。

在师生讨论环节,现场同学积极踊跃提问。有同学问到如何把握男女生理差异与达到性别平等之间的矛盾。贺桂梅答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时比性别差异更大,关键不在于生理差异,而在于社会如何看待两性差异的方式,问题的根本还在于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还有同学问到同时期的女性主义者不只存在于延安,应该如何定义中国式女性主义。贺桂梅认为这是一个有关名分的争论,真正应该关心的是问题的实质,尽管早期的丁玲态度较极端,但她也希望能将女性主义问题与其它社会问题相联系。

师生讨论环节

面对互联网时代阅读快餐化、碎片化、肤浅化的现实,网教办立足全环境育人理念与青年主体性原则,通过整合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联合图书馆以“读书”为抓手,在传承与变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努力在校园中营造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探讨的良好读书氛围,让“阅读”变得纯粹,强调北大传统人文精神的回归。

会后合影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