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乙主讲北大图书讲座“一生爱好是天然——作家老舍”

5月29日晚,由亚洲成人在线一二三四五六区图书馆、《作家文摘》报社、北大“我们”文学社和北大国学社共同主办的北大读书讲座“一生爱好是天然——作家老舍”在图书馆北配殿举行,讲座由著名文学家舒庆春(老舍)之子舒乙主讲。

 
讲座现场

舒乙凭借三十多年研究老舍的心得,以尽可能客观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老舍区别于同时代作家的特点,深情回忆了老舍生活中诸多趣闻逸事,概括讲述了老舍文学的价值。

舒乙认为,相对于其他中国现代作家,有四个突出的特征决定了老舍先生的创作命运。第一,老舍是北京人,他走上文坛时正赶上民国政府推行以北京音为基准的国语,中国作家极少北京人,同时代的更是没有,因此,老舍作品堪称汉语范本;第二,老舍是满族人,跟清朝末年的其他满族人一样,是个文武双全的生活玩家、文艺多面手,文学样式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歌剧、曲艺等全面开花;第三,老舍是穷人出身,在解放后没有成为改造对象,因而能焕发写作的青春;第四,老舍有十年海外生活经历,保持了一个作家的独立思考能力,作品水平在解放后得以保持。

舒乙认为老舍作品至今畅销得力于其文学价值,他说文学极其残酷,只有历经大浪淘沙仍能流传的才是好作品——老舍创作了一批能让人记住的人物、好的故事、好的能被人民使用的语言和好的不过时的思想。

最后,舒乙以《茶馆》《龙须沟》为例说明老舍作为大作家的大手笔。舒乙还谈到老舍在抗日战争中,作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为团结国共两党作家发挥的独特作用。舒乙还回忆了老舍与周恩来总理、巴金、齐白石等的深厚友谊。

提问环节中,舒乙和同学们就老舍对青年读者的特殊意义、对绘画而言技巧和新意哪个重要以及如何传承北京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进行了两个小时,百余名师生在对一位大作家生平的聆听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编辑:歆琴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