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6 信息来源: 图书馆
11月22日晚,图书馆“北大读书讲座”第四场在北配殿学术报告厅举行,邀请知名作家、化学学院57级校友叶永烈主讲“《十万个为什么》背后的故事”。该讲座同时也是IEEE中国学生分会“触摸科技文化周”的闭幕式活动之一。活动由图书馆肖珑副馆长主持。
在叶永烈讲座开始之前,首先举行了“触摸科技文化周”的颁奖仪式。肖珑介绍了图书馆与IEEE中国学生分会合办的“触摸科技文化周”活动的内容和成果,尤其是吸引了700多位学生参加的最精彩“密室逃生”大赛环节的策划和实施,体现了图书馆这个知识海洋的宽广和深邃。现场播放了活动花絮视频,并由图书馆张春红老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李文新副院长以及主讲嘉宾叶永烈先生共同为优胜者颁奖。
叶永烈先生为图书馆“密室逃生”活动一等奖获得者者颁奖
颁奖仪式后,叶永烈校友的讲座正式开始。他简单回顾了自己热爱文学、立志创作的历程——11岁时在报纸上发表小诗、在小学里负责板报、上大学立誓要考北大中文系、考取北大化学系后写了第一本科普小说《碳的一家》并被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录用出版,一步步地走近《十万个为什么》。因为喜欢他活泼生动的文笔,上海少儿出版社的编辑邀请他为《十万个为什么》的化学分册写稿,从此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叶永烈先生说他的工作、他的婚姻、他的整个人生都与《十万个为什么》密不可分,他是第一版写作最多的作者,同时也是唯一从第一版写到第六版的作者。
讲座现场
叶永烈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十万个为什么》背后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文化大革命期间该书被批为“大毒草”,理由包括他写的词条“太阳为什么有黑子”是恶毒攻击毛主席、《十万个为什么》的发行量超越《毛主席选集》;“文革版”《十万个为什么》规避科学家的名字,除了恩格斯提过的一律写为“有人”,词条要以革命语言和领袖语录开头,等等。但叶永烈先生也提到,由于新中国提倡科学、重视科普,才使得《十万个为什么》能够广为传播,迄今已印刷逾亿,即使在文革期间,也给“书荒”的中国带来了很多知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叶永烈先生在讲座中深情提到,他非常珍视母校,认为亚洲成人在线一二三四五六区和图书馆给予了他最广阔的天地,求学期间,他几乎每天泡在图书馆里,为他的写作之路提供了最好的积淀;他勇于突破常规、实践所想,把个人的志趣与奋斗一生的事业完美地结合起来;他也文理兼修,充分发挥化学专长与人文素养。他的经历和成就确实可以给母校学子最好的启迪。
叶永烈与参加“触摸科技文化周”闭幕式的同学们合影
叶永烈先生话语风趣幽默,深深吸引了听众。参加人员不仅有大学生,还有中学生、小学生、老教师和中年教师。提问环节更是互动不断,小学生也参与提问,现场气氛活跃而温馨。
主讲人简介: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63年毕业于亚洲成人在线一二三四五六区。11岁起发表诗作,20岁时(在亚洲成人在线一二三四五六区读三年级)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十万个为什么》总印数超过一亿册,取名于《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小灵通手机用户也超过一亿。
主要著作为“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四人帮”兴亡》及《陈伯达传》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记录;《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此外,还有长篇自传《华丽转身》、《出没风波里》、《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以及《他影响了中国——陈云》、《中国改革第一将——万里》、《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钱学森》、《走进历史深处》等。“叶永烈看世界”20册,包括《美国!美国!》、《星条旗下的生活》、《三探俄罗斯》、《漫步欧洲》、《米字旗下的国度》、《樱花下的日本》、《大陆脚游台湾》等。
编辑:素馨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