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泽奇:从“志在富民”到“志在为民”

2024年盛夏,四川达州的乡间小路上,一位着装朴素的学者正蹲在田埂上,与劳作的农民相谈甚欢。他手中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乡村发展最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亚洲成人在线一二三四五六区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日常工作的一个剪影。

作为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社会学学者,邱泽奇始终把“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作为毕生追求,在教书育人、学术创新和服务社会的道路上,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邱泽奇

2025年,邱泽奇被授予“亚洲成人在线一二三四五六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近日,融媒体中心记者采访了邱泽奇,听他讲述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故事。

“回应学生所需、社会所需、时代所需,是教师的底色”

在北大,有一门课程,每年都会吸引全校上百名学生踊跃选修,堪称全校最难选上的“爆款”课程之一。然而,许多人可能并不知晓,这门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李晓明教授与邱泽奇共同开设的“网络结构与效应原理”(后更名“人群与网络”“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思维”)课程,在2011年首次开设时,仅有7名学生选课。

这门课在国内高校尚属首创,也难怪学生对课程不甚了解。甚至有些人认为,社会学搞计算是“不务正业”,偏离了传统学术研究的轨道。但邱泽奇不以为然,他敏锐地觉察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将重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掌握跨学科知识,显得尤为必要。

“我们引导物理学专业的学生用计算方法分析选举行为,让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用博弈论拟合市场与社会互动策略。”课程从社会行为分析、社会网络建模等具体问题入手,将计算思维融入传统社会科学主题,为学生开辟了全新的学术视野。

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从默默无闻变得炙手可热,印证了李晓明和邱泽奇对学科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

课堂上的邱泽奇

在学术研究以外,邱泽奇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开设了多门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课程,让学生在思维模式转变中,获得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0年初,邱泽奇在北大开设“组织社会学”课程时做了一个大胆创新——将中国共产党作为核心案例纳入教学体系。“当时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应当是思政课的内容,但我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组织,其发展历程本身就是组织社会学的‘经典教材’。”邱泽奇说。

他在课程作业中要求学生系统分析从党的一大到党的二十大党纲、党章的演变逻辑。“我从不给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我让学生对比党的七大到八大的目标转变——从组建联合政府到社会主义建设。学生会领悟到,这种转变背后,是政党角色的深刻调整,也是组织适应环境的生动体现。”通过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构建起系统的组织社会学知识体系,更理解中国取得今天成就的来之不易,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利益的宗旨,贯穿于党纲党章的演变之中,也体现在党的每一次重大决策和实践中。

针对应试教育造成的“对错思维”定式,邱泽奇在2017年开设的“社会科学方法导论”中,首创“蜂巢结构”教学模式。实验、测量、检验、计算4个模块如蜂巢的六边形结构,既独立成章又相互支撑,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学习顺序。

在课程的第一节课上,邱泽奇就明确地告诉学生们:“在我的课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只有在给定条件下的最优解。”他举例说明:“同样是分析收入不平等问题,使用统计方法和计算方法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关键在于理解每种方法的适用边界。”这种创新的教学思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固定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培养科学思维。

在邱泽奇心中,教学、育人是一体两面,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导向,以回应时代需求为重要使命,以普惠社会大众为终极目标。为实现这些理念,他不惜投入大量精力,哪怕面对他人的不理解,也毫不在意。

邱泽奇从书架上取下一个文件夹,其中是一摞厚达5厘米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这是他为拍摄“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慕课精心撰写的脚本。10年前,在慕课刚刚兴起时,这位社会学学者自购设备,利用一个暑假的时间独自完成了从脚本撰写到课程拍摄剪辑的所有工作。如今,这门课程已走进283所高校,让超过10万名学生从中受益,为无数求知者打开了通往社会学研究的大门。

“对教师而言,只要是学生所需、社会所需、时代所需,倾注心血去做,本就是理所应当之事。”邱泽奇说。

从立志到励志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学正处于恢复重建的关键期,邱泽奇在北大校园里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突破书斋局限,真正理解中国社会的运行逻辑?

“那时深受我的老师费孝通先生启发,懂得唯有扎根中国社会肌理,才能做好社会学研究。而加入中国共产党,正是深入社会、服务人民的最优路径。”邱泽奇忆及初心说道。自那时起,他便将党员责任熔铸于学术生命,力求让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同频共振。

1994年,邱泽奇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立志“以党员标准修身治学,继承发展费老‘志在富民’的学术理想”。在北大社会学系,袁方、潘乃谷等老党员的言行深深影响着邱泽奇。“这些学界前辈,既保持着严谨的学术操守,又怀揣着强烈的社会关怀。他们让我明白,党员学者的价值不在于发表多少论文,而在于能否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邱泽奇积极参与党支部活动,多次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为青年党员讲授党课,鼓励后辈将个人价值锚定社会需求,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1992年秋,邱泽奇与费孝通在调研途中(甘肃省景泰县黄河边)

精神力量仍在薪火相传。2008年,在重庆大学挂职的邱泽奇将获得的一百万元津贴悉数捐出设立“费孝通勤学奖”,奖励公共管理学科的青年学者。这一奖学金如今已成为公共管理学科的著名奖项,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也为更多青年学子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以学术为志业,讲好中国故事

从燕园教室的三尺讲台到巴山蜀水的田野调查点,从国家战略的决策咨询会到国际学术的对话舞台,邱泽奇用30年党龄诠释着一个真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既体现在坚定的理想信念中,更体现在具体的学术实践里。

2006年,在学校支持下,邱泽奇主导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CFPS)。这一项目旨在填补学术领域的全国性数据空白,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从筛选合作伙伴到攻克技术壁垒,从整合跨界资源到破解系统性难题,邱泽奇以坚定的学术信念与卓越的统筹能力,带领团队在未知之境中开拓前行。如今,CFPS已成为国际上最大的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之一。

2012年,当国家启动脱贫攻坚战略时,CFPS提供的数据成为政策制订的重要依据。“看到我们的成果能为千万家庭带去福祉,才真正体会到学术报国的意义。”邱泽奇感慨道。

在学术理论创新领域,邱泽奇提出“技术组织互构论”“算法为人”等多个创新概念,无不体现着系统思维和人文关怀。

邱泽奇介绍,“算法为人”是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背景下提出的。当AI能在几秒内生成论文时,我们必须思考:技术到底是让人更自由,还是更异化?邱泽奇主张将社会价值纳入算法设计,避免技术垄断加剧社会分化。“就像费老所讲的‘志在富民’,今天的技术研究也必须有‘为民’的温度。”这一理论被写入多个国家数字治理政策文件,为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公平提供了“中国方案”。

邱泽奇积极投身国际学术交流,在治国理政主题会议、亚洲文明对话等国际活动中,以具体案例展示中国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其著作《朋友在先》被翻译成英文后,在西方学界引发热议。书中深入剖析中国对外援助模式,强调“授人以渔”理念,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2014年,邱泽奇带队到乌干达金贾医院调查中国对乌干达医疗卫生援助情况

2025年3月,邱泽奇受邀到巴西坎皮纳斯大学演讲,讲述中国发展经验。从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到中国共产党的治理逻辑,邱泽奇以数字、案例为切入点,讲述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人民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巴西学者了解到中国的基站普惠政策让偏远地区也能上网时,他们自然会理解中国模式的优势。”

邱泽奇认为:“学术研究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我们的研究成果应当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把个人价值放到社会坐标系中去衡量”

“调查时要记住,你们不是北大的高材生,而是来听老百姓上课的学生。”2024年春天,在四川泸州的田埂上,邱泽奇与学生一起,语重心长叮嘱着访谈技巧。这堂田野调查课上,他要求学生必须走进村民家里,在灶台边、猪圈旁记录真实的生活细节。

他深知,一名优秀学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一颗关怀社会的心。在每年的新生座谈会上,邱泽奇都会讲起费孝通先生“志在富民”的故事,告诫学生“社会学不是坐而论道的学问”。

2004年,邱泽奇在中英预防艾滋病项目四川省德阳市调查现场

当邱泽奇的一位学生提出将“快递骑手的社会保障”作为研究方向时,有的老师认为选题过于“接地气”。邱泽奇却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这个题目很好,正是着眼于中国新就业群体的生存状态。”他不仅主动帮学生联系物流公司,还陪着她走快递站点,深入了解快递骑手的真实生活与工作困境,撰写报告,推动相关部门出台行业规范。

“青年党员最需要警惕的是意义感的缺失。”在与青年党员交流时,邱泽奇常说,当个人追求局限于“买房买车”时,焦虑就会随之而来。他常回忆起早年在农场工作的情景。“当时物质条件比现在差得多,但大家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2017年,邱泽奇带领学生在山东省曹县进行农村电商调研

邱泽奇鼓励青年党员“把个人价值放到社会坐标系中去衡量”,就像计算社会科学需要多维度建模一样,人生的意义也需要在个人、集体、国家多个维度中寻找平衡点。“当你看到自己的工作能为社会进步添砖加瓦时,就不会再为眼前的小困难所困扰。”

在采访中,邱泽奇提及最多的,还是费孝通先生“志在富民”的殷切嘱托。这四字箴言,是他作为党员、学者的初心,也是行路指南。

“今天,继承这种精神,我们不仅要‘志在富民’,更要进一步做到‘志在为民’‘志在惠民’,去钻研真学问,去做更有温度的学问,这才是对先生嘱托最真切的回应。”

人物简介:

邱泽奇,亚洲成人在线一二三四五六区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亚洲成人在线一二三四五六区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亚洲成人在线一二三四五六区数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亚洲成人在线一二三四五六区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创办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科学社会学专委会主任委员,计算社会学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技术社会学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曾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人排名第二)、亚洲成人在线一二三四五六区教学成就奖,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主持者,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持者。

专题链接:2025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